合肥京东方医院

小儿听力下降,或是得了分泌性中耳炎
2018-12-06

日常生活中,有些小孩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老是挖耳朵,成绩下降了。问其原因,只是觉得耳朵有点闷,感到听力下降。到医院看病,被告知是得了分泌性中耳炎。有些家长奇怪:为什么耳朵好好的,不疼,也不流脓,就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呢?

什么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不通畅或阻塞后等引起的以传导性聋和鼓室积液的病理改变,并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小儿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疾病吗?

是的。虽然,国外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证实,高达96%的儿童患过分泌性中耳炎,且复发率高,但家长不必过度担心。因为,多数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自愈,绝大多数经过合理的治疗,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仅极少数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家长应如何关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蛛丝马迹?

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较大的儿童会告诉家长,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耳内有响声等。多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

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呢?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防止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发觉儿童对声音反应迟钝或对音量要求过大时应早到医院检查。10岁以下的儿童要定期进行听力筛查。

3、当孩子感冒鼻塞时,应及早治疗,建议给孩子使用收缩鼻粘膜的药物,若鼻涕多时,擤涕时宜采用一侧擤的方法,不可过分用力,以防鼻涕进入耳道引起耳鸣。

4、平时鼻音较重的儿童及睡眠打鼾的儿童应到医院检查鼻咽部腺样体的情况,是否压迫了咽鼓管,若已引起渗出性中耳炎,可考虑手术摘除增殖体或合并摘除肥大的扁桃体;

5、要注意引导儿童自觉注意耳鼻喉等器官的清洁卫生。避免异物损伤。

分泌性中耳炎可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反复发作、迁延而致。作为家长应关注儿童的日常行为,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关新闻
查看更多